0029尊亨每一刻(中国·金沙贵宾会)官方网站-Weixin百科

Menu
机器人辅助 10分钟“一针到位”完成肺穿刺
2025-05-20
返回列表

 

机器人控制台规划穿刺路径。 医院供图

 

近期,南京市第一医院成功实施了多例机器人辅助的CT引导穿刺活检手术。借助创新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(以下简称“RC120”),实现了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,将传统的定位及穿刺流程从30分钟缩短至大约10分钟。这一穿刺导航机器人的应用,标志着该院在肿瘤早期筛查和微创诊疗领域,迈入了智能化“机器人”精准治疗的新时代。

 

10分钟,“一针到位”精准穿刺

74岁的董某发现左肺结节1个月,入住南京市第一医院后行PET/CT检查发现,左肺下叶结节状混杂高密度影,FDG代谢增高,经呼吸科、肿瘤科、影像科讨论,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穿刺活检,在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穿刺活检术。穿刺过程顺利,仅用时约10分钟手术便完成。

无独有偶。73岁的刘某因肺癌定期进行化疗等抗肿瘤治疗,此次入院复查CT发现左肺下叶新发结节,最大直径约13mm。经多学科讨论认为该新发结节为肿瘤复发或炎性结节均有可能,建议行穿刺活检明确其性质。但考虑到病灶较小,对穿刺精准度要求较高。为保证穿刺成功、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,决定采用穿刺手术机器人行CT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穿刺活检术。术中一针到位,仅一次穿刺即达目标病灶。全部穿刺手术仅用时约10分钟便完成。复扫CT见肿瘤近针道少量出血,无气胸等并发症。术后病理明确性质为炎性结节。

 

手术机器人,帮助医生重构诊疗方案

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魏晓为介绍,在肺部微创介入诊疗领域,传统的经皮肺穿刺手术在CT引导下通常需要多次扫描来校正进针路径。这一过程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,增加了术中的辐射暴露,还因反复穿刺调整而提高了气胸、咯血等并发症的风险。医院最近采用的穿刺手术机器人RC120,凭借其首创的、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CT影像与智能传感一体化”技术,成功克服了上述难题。

该穿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,摒弃了传统穿刺手术中体表标记物粘贴、人工穿刺点测绘及分步进针等繁琐步骤,将单例手术时长缩短至8—10分钟。在临床操作中,医生术前通过负压垫进行体位固定,扫描后RC120系统对患者肺部进行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的重建。医生根据图像规划最佳进针路径,确认机械臂运动到病灶上方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,随后沿着机械臂末端的穿刺套筒准确进针。最后通过复扫CT确认定位针准确到达规划位置。

 

通讯员 曹慧慧 刘新春

南京晨报/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

原文链接:https://m.sohu.com/a/890220126_121425761/?pvid=000115_3w_a

扫码关注我们
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公众号
Baidu
sogou